| 宝山村情况简介 |
镇巴县巴山镇宝山村坐落于川陕两省交界、秦巴山脉腹地,距镇巴县城69公里,距镇政府9公里,区域面积11.3平方公里。全村以山林地形为主,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40名,村级班子配备齐全,村“两委”及监委会人员共8人,其中在职村干部3人。全村户籍数493户,总人口1734人,脱贫192户682人。全村耕地4500.31亩,林地12463.1亩,茶园2300亩、桑园600亩,全村主导产业为蚕桑、茶叶。 宝山村被群山环抱,地形地貌极为复杂,可耕地面积仅 1200亩,且其中70%为坡地,这一自然条件严重制约了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 该村有脱贫户201户,三类人群共23户102人。在多年的帮扶工作中,基础设施薄弱“发展难”、产业结构单一“收益低”,人力与资金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帮扶成效的关键瓶颈。经深入调研分析,这些脱贫户中高达78%依赖传统种养业维持生计,收入来源单一且脆弱。传统种养业本就受自然条件、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极大,抗风险能力极为薄弱。不仅如此,35%的脱贫户在“两不愁三保障”方面仍存在边缘问题,随时可能引发返贫危机。 自2019年定点帮扶工作启动以来,西北工业大学党委按照陕西省委“两联一包”任务派出驻村工作队定点帮扶宝山村,作为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全村于2022年底实现整体脱贫,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 14260 元,“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用水均已落实。近年来在党建引领、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民生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党组织战斗力持续增强,2023年荣获“五星党组织”称号;村内道路、照明、电网、数字网络等设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两片叶子”主导产业稳步发展,桑枝食用菌、密植桑园等循环农业模式不断拓展,消费帮扶、电商助农有效促进村民增收;西工大研究生支教团、助学工程及各类惠民服务扎实落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按照省上帮扶工作要求,2025年8月第四届驻村工作队换届,形成西北工业大学与镇巴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协同帮扶格局。现任驻村工作队共3人,由西北工业大学马超同志担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队员为杨浩、罗启华,按照学校帮扶整体工作要求,积极落实国家和陕西省关于“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西工大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势,持续做好以茶叶、桑叶“两片叶子”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宝山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