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陕西镇巴县
标题列表
镇巴县概况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有陕西“南大门”之称。县城距汉中180公里,距西安430公里。全境总面积3437平方公里,总人口29万,主要是汉族,另有苗、回、维、壮族。由大巴山主脊构成南北两个地理单元,分属嘉陵江和汉江两大水系,平均海拔1234米,年均降雨量125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13.8℃,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2%,年均空气优良天数超过340天,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陕南唯一的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民风淳朴。

镇巴印象之历史

镇巴历史文化悠久。是东汉著名军事家、外交家班超的食邑之地。夏商时属梁州域,东周为楚地。秦、汉属汉中郡。东汉永元七年(公元95年)封为定远侯班超食邑之地。三国蜀汉属南乡县,辖今镇巴、西乡之地。唐属洋源县。清嘉庆七年设“定远厅”。民国三年改名为镇巴县。1932年至1935年间,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历史及革命遗迹众多,有中国最北的苗民聚集地,被称为“红军之乡、苗民之乡、民歌之乡”。

镇巴印象之矿产

镇巴资源物产丰富,是投资兴业的宝地。县内矿产、水能、生物、旅游资源丰富。地下矿藏已发现25种,探明储量的有煤、锰、钒、板石、花岗岩等10余种,其中煤炭储量3亿吨,板石储量3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6.44万千瓦,天然气初步探明储量3314亿立方米。

镇巴印象之旅游

镇巴县自古人杰地灵,享有“班城”美誉。镇巴县古村落和古山寨数量众多,历史文化积淀厚重而丰富,是乡土文化的“活化石”。

镇巴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人文旅游、乡村旅游资源。境内青山绿水环绕,古树、田野、溶洞交相辉映。既可开展登山、观光等户外运动的穿越型旅游,又可在山林谷畔开展野炊、烧烤、狩猎、垂钓等内容丰富的休闲度假型旅游活动。

“红军之乡”——1932年红军入川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赤南青鹤观陕南县委苏维埃政府革命遗址;三元镇苏家坡红军墨书标语布告及墨书大幅标语;符先辉将军故居;革命烈士纪念塔等红色旅游点已被市、县列为重点保护单位。

“苗民之乡”——我县青水镇有中国最北最大的苗民聚集地,其独特风情,令人神往。

“民歌之乡”——镇巴民歌遍及全县,山歌、号子、唢呐各具特色,影响波及陕南川北。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歌之乡”,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

镇巴更是“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园林小城。平湖碧水、白云蓝天交相辉映,文化长廊、锦源广场、班侯园、红军园、奋进园、阅水廊或承载着厚重历史或陶冶情操或催人奋进,让人留恋。黑虎梁青峰秀峦,林茂草丰,松涛阵阵,空气清新;柳林沟细柳娉婷,婀娜多姿;七里沟绿茶似海,风景独秀。大巴山纳天地之灵气,得万物之泽润,乃西部灵泉至崇,是感悟自然、享受自然的理想之地。

镇巴有耐人寻味的饮食文化资源,其佳肴主要选材于巴山深处的绿色食品,腊肉、野味、土鸡、楮河鱼、山野菜等烹饪而成的炖菜、焖菜、炒菜、蒸菜、凉菜等系列农家菜,别具一格,风味独特;有备受青睐的旅游文化产品,天麻、党参、大黄、杜仲等名贵野生中药材以及腊肉、山野菜、竹笋、木耳、香菇、核桃、板栗等土特产物丰质美,刺绣、竹编等民间手工艺制品做工精细,宣纸、秦巴雾毫名茶远销海外。

镇巴印象之中药材

镇巴境内生态环境优越,孕育了丰富的天然中药材资源。全县有药用植物1000多个品种,其中被《中国药典》载入盛产的中药材有236种,有“天然中药库”之称。被命名为“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是“极品”中药材原料生产的理想地域,符合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种源区、适生区和发展区建设要求。适宜大黄、天麻、重楼、白芨、猪苓、苦参、党参、茯苓等中药材种植和生长。

镇巴印象之茶业

镇巴县是陕西省重点产茶县之一,地处大巴山腹地,境内山峦叠嶂,云雾缭绕,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达66.2%,是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并处在全国第二富硒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宜茶环境,素有“世界罕见高香茶区”之称。镇巴产茶历史悠久,是陕西省第一只名茶“秦巴雾毫”诞生地;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汉中仙毫”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

近年来,镇巴县立足于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实施名茶品牌带动战略,聚力打造“镇巴高山富硒”特色茶品。中国茶叶学会第五届“中国名茶之乡”评选结果揭晓,镇巴县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