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为引领广大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师党员更加自觉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国之大者”的内涵,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正确的党史关,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用青春唱响“强国复兴有我”的时代强音,积极营造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浓厚氛围。5月11日至12日,航海学院组织党委委员和教职工党员一行31人,以“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为主题开展党日活动。

一、探访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足迹,将“国之大者”厚植于心。
11日上午,航海学院党委委员和教职工党员们,踏上山间步道,重走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走过的秦岭牛背梁羚牛谷路线,开展学思践悟寻访分享活动,充分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世界胸怀和历史担当;
围在长于道间的核桃树旁,党委委员和教职工党员们一起抚树凝望,聆听讲解员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徒步考察时,徐行在栈道上,流水潺潺,山间鸟鸣,称赞牛背梁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的动人场面;

矗立在月亮垭观景台上,党委委员和教职工党员们通过现场展板、讲解员介绍和集体学习一起凝神重温,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察看秦岭自然生态,了解陕西省吸取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教训、抓好生态保护的情况后,首次提出“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的重要论述。
看山、看水、看林……党委委员和教职工党员们一路走来,追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信心更足定力更强步履更稳。航海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银涛在集体学习时讲道:“‘国之大者’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蕴,内涵丰富。从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牛背梁考察时提出后,至今2年的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用意深远。作为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教职工党员通过参加实践教育和党日活动,也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国之大者’的核心要义,并坚决体现在工作职责之中。”

二、踊跃参与学习交流活动,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奋进力量。
11日下午,在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会议中心会议室,航海学院党委委员和教职工党员们一起开展学习体会交流活动。四名教工党支部书记分别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是为了更好地从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以丰富灵活的形式,组织支部党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实践体验教育和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师生切身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切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秦岭嘱托情殷切,学习领袖人民情怀、世界胸怀和历史担当收获多》和《积极践行“两山理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为题,做了重点发言。
在总结交流活动时,学院党委书记孙华强提出:“各位教职工党员,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德施教、立德树人,充分发挥教师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履行好传播知识、传播真理、传播思想、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院长潘光强调:“开展党日活动时要善于总结,不断充实内容,努力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举措和成效,凝聚共识,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三、校地共建聚合力,帮扶宝山村实现振兴发展谱新篇。
12日清晨,航海学院党委委员和教职工党员一行乘车前往我校“两联一包”定点帮扶地区汉中市镇巴县巴山镇宝山村,参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帮扶项目——新润农牧有限公司高山茶园茶厂,万达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态桑园蚕场,并在茶厂二楼培训教室召开校地共建帮扶工作座谈会。巴山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文裕丹、武装部部长李华,宝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全体干部及学院党委委员、教工党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孙华强主持。
会上,镇巴县巴山镇党委委员、镇人大主席文裕丹简要介绍了镇情和帮扶共建情况,宝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兴国,我校派驻宝山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王峰分别汇报了村情和驻村工作情况。学院院长潘光,307党支部书记诸国磊分别代表学院党委和结对共建教工党支部,向宝山村赠送理论学习资料和党建书籍。最后,潘光院长在讲话中,对驻村帮扶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对镇村干部的坚守山村勤恳工作表示崇高敬意,并对下步做好共建帮扶工作提出两点希望。一是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扛在肩上,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持“四个不摘”,健全校院做后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当尖兵的帮扶工作机制,凝聚强大合力巩固拓展好脱贫成果。尤其是在教育帮扶,实现“志智”双扶上下功夫做文章。二是要坚持产业发展为致富之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把茶叶桑叶“两片叶子”的种植优势产业发展好,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努力实现强村富民目标。学院也将积极作为,进一步在科技助力产业发展、引导师生员工拓展消费帮扶途径和党建共建共育支持上加大力度,在去年6月双方确定共建关系的基础上,坚持聚焦“以院扶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的党建新格局,积极开展形式丰富的共建活动,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助力宝山村乡村振兴起好步、开好局。


会后,学院党委委员、教职工党员与镇村干部一起前往襄渝铁路巴山站工务段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共同学习了巴山精神,了解了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襄渝铁路的建设者和守护者在修建和养护巴山段铁路过程中孕育形成的一种独特精神,其深刻内涵是“安心山区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巍峨的牛角坪铁路公路桥、厚重的巴山鼎雕塑和孕育了巴山精神的“源头活水”震撼着同志们的心灵;青山掩映下的烈士墓碑,不同阶段养护工人精心保留下来的火车铁轨、道钉和各类先进表彰的功勋奖牌,涤荡着同志们的思想......


参加完共同党日活动的学院青年教师、博士张皓表示:“为期一天的镇巴县巴山镇宝山村乡村振兴帮扶学习交流之旅,很有感触、很有收获、很受教育。镇村基层干部、学校派出的驻村工作队和铁路职工,长期扎根大巴山腹地,抬头一线天,低头是深涧,天天云雾罩,半年雨绵绵。尽管襄渝铁路线、包茂高速路穿镇过村,但这里有的只是隧道最长、桥梁最高、曲线半径最小、线路坡度最大、海拔最高、生活最艰苦的‘六大之最’,往返西安一趟至少需要9个小时,但他们却用积极的工作态度、主动的工作作为和优异的工作成绩,诠释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创新’的巴山精神。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党员,我将立足岗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更多具有‘红色烙印,蓝色情怀’ 的优秀学生;心无旁鹭,潜心科研,将航海学院人‘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弘扬好,奋发图强,把论文写在世界的大洋大海上,为建设海洋强国奉献自己一份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图片:李文胜
审核:孙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