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帮扶>>正文
标题列表
【第24期教师培训日记】博学巧教
2018-12-20 08:46 融水县民族小学杨素娟 

每一天走进西工大附小的校园,跟班学习回来,总是满满的收获,深深的感动,反复的思考……

我感动于接待我们的每一位老师,白洁老师,刘老师,范晓兰老师以及我的指导老师孙焕芳老师,她们都热情好客,做事很尽心、细心。她说出同样的话:“你们那么大老远的来学习,不容易,我们得把每一节课上出我们最好的状态和水平,让你们能多学点东西回去。”孙老师每天给我安排好听课的科目,并提前跟老师们打招呼,让每一位老师都尽可能多多指导我。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从来没有机会参加数学课的学习和研讨活动。今天跨学科学习,有幸观摩学习了四(5)班韩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温度。韩老师确实是一个很有温度的教师。一开课,我和孩子们都被她的幽默逗乐了。

韩老师说:“寒冷的冬天,我们教室里却充满了温度,韩老师也想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课前,老师已经在黑板左侧画好了温度计。整堂课的设计,层层深入,有梯度。既有横向思维也有纵向思维。很多问题的设计并不是有老师提出,而是老师引导孩子想出问题,而每一个问题都尽可能让孩子们去发现去解决和总结,教师只是课堂上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巧用黑板上的温度计,让孩子们借助温度计把较抽象的数据作出正确的判断。特别是数学与生活的巧妙结合,让关于温度的知识得到更广泛更实际的运用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堂课不也很好的体现了学习的三个维度吗?

孩子们极具个性化的发现和观点,着实令我震惊。例如:哈尔滨、青岛、上海、拉萨四座城市同一天的气温选择,并说出选择依据。有孩子依据南北方向——在中国版图上,越往南,气温越高(老师特别强调:拉萨是在青藏高原,所以气温比较低,这是课外延伸的知识)。一座高山从山脚到山顶的气温变化——有人发现依据海平线(海拔)高度区别不同城市的气温。在这样的数学课里,我们能领略到老师在指导孩子们学习知识时,特别注重学科中间的互通互用。原来数学课可以上得如此有情趣——感佩之极。

https://ss2.meipian.me/users/920014/6f112e2573824da5a39e05d9f0a83ce8.jpg-mobile

https://ss2.meipian.me/users/920014/3b071124de3b406b8eaaa7f383f1b506.jpg-mobile

https://ss2.meipian.me/users/920014/cad833863eac4b88baac3d37fd50f43b.jpg-mobile

郑彦老师上的音乐课,虽然是一节复习课,我能体味到孩子们在艺术的熏陶中成长该是一件多么幸福快乐的事。单考试都得从:卷面考试、口琴吹奏、歌曲清唱三个考项算总成绩。今天的课,老师带着孩子们l复习十首歌曲的清唱。其中还有二声部合唱的歌曲选段练习。歌曲涉及到的类型也是丰富多样,有儿童歌曲,经典民歌、有江南小调,用闽南方言唱的台湾民歌……八六拍是特别不好打的拍子,又是两个声部的合唱,孩子们还是能和声唱了下来,仿佛很专业的小乐团。但无论什么歌曲,孩子们都唱得很投入传情。也许是受到唯美艺术熏陶,也许是孩子们积累的乐理基础和训练有数。老师要求唱歌的嘴型——嘴要张大有制,用气、音准、强弱、轻重、情感等唱好每一首歌曲。的确,一个聪明的人,他是不会拒绝音乐的。课后,老师们在交流一个话题:孩子要尽可能多学点东西,尤其是美学方面的熏陶,文学素养的积累,生活能力的提高太重要了。忽然觉得,老师们希望自己孩子能拥有的教育,附小的孩子不是都在享受这样的教育吗?

https://ss2.meipian.me/users/920014/72cdcbef8be14cb6b8145f8cd9e59ac9.jpg-mobile

https://ss2.meipian.me/users/920014/a71706ec207f4e459653e74e92d7dec5.jpg-mobile

https://ss2.meipian.me/users/920014/312f6eaf68184c979bd64d95d30dcdb9.jpg-mobile

https://ss2.meipian.me/users/920014/e6bc6da07fff44a8b6f0855821271fff.jpg-mobile

https://ss2.meipian.me/users/920014/ea0017d3b51c441f9cd72393f718f2f4.jpg-mobile

https://ss2.meipian.me/users/920014/41041aed189f495a91216d7d2a5df965.jpg-mobile

下午,我们更是有幸享受到特别的听课待遇。学习领导特别为我们五个人安排了一节二年级的小古文课和关于小古文学习的讲座。分别由闫春梅老师和郑小青老师给我们做课。郑老师说,这也是她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闫老师给我们展示的小古文《猫斗》。一个“斗”字的导入——组词,词义、字义引申到甲骨文中斗字的造字特征,从而引出《猫斗》课题。再又孩子们由课题提出疑问:是在什么地方怎么斗?结果怎样?其实这几个问题就是小古文的全文。孩子们就是围绕这几个问题来理解全文内容的。

当然,借助图画“猫斗图”,让孩子们观察猫的眼神,神态、动作等,让孩子们说一说,演一演,再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抓关键字理解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于:在,或:有的;鸣:叫;走:跑)

其次,多种形式的读课文,是这堂课教学小古 文的一大亮点。师范读,自由读,对读、分角色读,读出了它的意思。

当我们欣赏到读写结合学古文拓展延伸学习这个环节时,我确实很震惊。二年级的孩子,学习文言文,本身就是很有难度的学习,今天的课,孩子们不但学得好,还很投入,有的到后面的朗读,已经情不自禁地摇头晃脑起来,看来是“钻”进去了……而看到孩子们模仿写文言文时,我也被他们的激情带入其中。

我想,如果不是老师们巧妙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孩子们的文言文学习又怎能如此兴趣盎然呢?

https://ss2.meipian.me/users/920014/6ce8eb2fc55e49e99630ec2de4355d92.jpg-mobile

https://ss2.meipian.me/users/920014/4b8094eaffba48159ecfd35c2672114b.jpg-mobile

https://ss2.meipian.me/users/920014/d2b05d6246db4134a31d3d614133136f.jpg-mobile

最后,由郑小青老师给我们做了小古文的讲座。也针对她们做的课题研究,给我们分享了他们研究的内容:什么是小古文?小学生为什么要学小古文?特别说到,读古文,可以让一个人气质犹存,质朴犹存。研究古文的郑小青老师不正是被文学艺术熏陶出来的气质女性吗?郑老师还从研究小古文应该怎样教?结合闫老师的课——趣教古文,读写结合学古文。当郑老师给我们朗读孩子们撰写的小古文时,那一篇篇充满情趣的小古文出自于二年级孩子之手,我们都被逗乐了,更是叹服不已!郑老师早已洋溢着幸福笑脸。

从现这两节课,我们都感慨,真正的课题研究,要做出厚实的东西,做出自己的特色,需要扎扎实实做研究,积累大量的经验,付出很多的努力,需要更多的敬业奉献精神。这也是带给我今天的收获。

https://ss2.meipian.me/users/920014/a6f75be4522945e4b080a8ed0044d082.jpg-mobile

https://ss2.meipian.me/users/920014/52074249608d4a04babe1bb71ccc2352.jpg-mobile

https://ss2.meipian.me/users/920014/46a1fce6fb9e4478aaf03b01c61454ef.jpg-mobile

https://ss2.meipian.me/users/920014/0e3017eb87d648978c5c638266d30863.jpg-mobile

https://ss2.meipian.me/users/920014/7a88dbbd269149df934f74d624117a86.jpg-mobile

https://ss2.meipian.me/users/920014/5899302168ce46768eafd956dfad8c07.jpg-mobile

https://ss2.meipian.me/users/920014/3c19a24b152a4e5988bef63f1dc7fa07.jpg-mobile

https://ss2.meipian.me/users/920014/648f1f8b9e644f9e9c09c14a5709d996.jpg-mobile